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防范技术与风险评估实验室是依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建立的综合性、开放性研究平台。实验室以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智能视频分析与侦查技术、社会安全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技术三个研究方向为核心,重点研究各种社会安全风险的形成规律,创新虚实空间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和防范机制与能力,提升风险综合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并以此为总体目标,建设多种核心技术的研发环境,建立面向实战应用的软硬件系统及成果转化平台,参与相关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建立对外联络与服务平台,推进技术输出、咨询服务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大力培养公共安全学术精英、安全防范与风险评估技术骨干以及安全防范、公安视听和网络安全专业人才,从学科发展和服务公安实战的角度进一步明确实验室科技研究、实战支撑及人才培养的综合定位。实验室下设七个研究中心,即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研究中心、警务大数据智能分析研究中心、视频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研究中心、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中心、视频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中心和低空安全防范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学院
邮编:102623
负责人:曹诗权
电话:010-83905971
联系人:李 欣
电话:010-83905971
网址:http://210.3.48.104
2018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防范技术与风险评估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的指导下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科研项目、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开放交流、运行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圆满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科研规划任务。
一、科研项目
2018年,实验室以重大项目攻关为载体,进一步加强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努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全年新立项科研项目14项,全部在研国家级科研课题20项、省部级课题20项,其他类课题7项,制修订标准课题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包括重大科技专项"可视警务综合实战应用平台"、国家863项目"云安全的可信服务及在教育云的示范验证"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规模视频目标的跨时空多维度关联"和"复杂场景下目标跟踪的表观建模研究"等,实验室到账科研经费目前已经达到6830.76万元。在科研成果方面,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8篇、国际会议论文5篇,被EI、SCI或CPCI收录9篇,出版中文著作11部,授权国内发明专利3项,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国家863项目"警用视频监控系统效能评估方法及系统"荣获2018年公安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基础建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工作,2018年多次组织召开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研讨会,听取实验室建设发展意见建议,并根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科研体制改革实际,对实验室下一步改革发展等事宜进行专门商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实验室领导班子围绕实验室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实验室的组织机构、研究方向、成员组成、制度建设、科研成果、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发展建设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为实验室下一步发展凝聚了共识、理清了思路、打下了坚实基础。具体举措如下:
一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实验室办公与工作环境,拟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团河校区战训街区近500平方米实验场地扩充为实验室研究场地。
二是拓展实验室运行经费渠道,一方面,从学校角度加强日常运行经费投入,年办公和运行经费不少于20万元,同时,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开展实验室与企业共建合作,目前已到账经费50万元。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各类实验室专项建设项目申报,申请国家和北京市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支持。
三、队伍建设
实验室密切围绕发展目标,依托重点项目和课题,通过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基本素质高且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研究梯队,使实验室具有从事科技创新基础性应用研究的潜力和优势。目前,实验室已成为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科研开发和工程服务项目的研究基地以及高层次公安人才培养中心。
实验室在继续争取依托单位支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将重点放在已有人员的培养上,鼓励科研骨干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大胆承接重要科研任务,并为之创造学习深造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努力扶植培养科研能力突出的科研人员尽快成长为高层次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积极打造在国际学术领域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名师。
截至目前,实验室团队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专家组专家1人、公安部信息安全和数据分析专业业务骨干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40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达50%以上。
同时,学位研究生培养也是实验室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2018年,实验室培养在读研究生55人,其中在读42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40人)、毕业13人(硕士)。
四、开放交流
2018年,实验室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学习、合作,深入了解当前公安一线实战单位应用所需,强化与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提升实验室的影响力,拓展实验室的工作思路,为下一步实验室发展建设做好充分的积累和准备。
2018年,根据研究方向和项目研究需求,实验室主动与中石油、中石化、中电建、工商银行、华为等具有资深海外安全管理经验的企业安全管理专家进行交流,加强与企业安全管理专家的沟通协调,提供管理经验和安全案例,实现强强联合,充分发挥项目研究团队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特长和优势。
2018年,实验室成员赴深圳、上海、江苏等地开展交流活动,并于2018年10月分别赴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工地、塔贝拉水电站四期扩建工程项目工地、华为公司华为巴基斯坦办事处、中国工商银行巴基斯坦支行、中石油巴基斯坦办事处进行交流访问,参观企业安保体系的建设现状,了解安保工作存在的问题等。
2018年,实验室配合部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开展公安视频监控网络安全检查现场抽查工作,设计抽查方案并组织实施。对7个地区20家单位(辽宁省公安厅、沈阳市公安局、丹东市公安局,浙江省公安厅、杭州市公安局、嘉兴市公安局,江西省公安厅、南昌市公安局、景德镇市公安局,广东省公安厅、广州市公安局、东莞市公安局,云南省公安厅、昆明市公安局、西双版纳州公安局,新疆自治区公安厅、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新疆建设兵团公安局、农六师公安局、农八师公安局)进行了抽查。
2018年,实验室挂牌成立视频监控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研究中心,与21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设视频监控网络安全的预警通报体系,依据国家有关单位发布的网络安全相关预警信息,核实确认的视频监控网络安全预警信息,向各地发布预警通报情况,督促整改。
五、运行管理
2018年,实验室进一步理顺实验室体制机制,全面重组实验室内设机构,围绕三个研究方向建设七个研究中心,分别为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低空安全防范研究中心、视频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研究中心、视频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中心、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研究中心、警务大数据智能分析研究中心。以实验室"1+7"运行模式为基础提出四个创新,即创新专家指导团队、创新研究主体团队、创新研究水平和内容、创新实验室运行机制。
建立实验室科研考核与激励机制。对所有实验室固定及临时聘任的研究人员建立有别于学校教师的聘期考核与激励制度,对带头人实行三年一考核、对实验室一般研究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实行一年一考核,对能够及时完成考核的人员进行优先续聘及相关奖励,对不能完成考核的人员予以解聘或转岗;建立科研成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对取得重大科研理论创新、技术突破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科研成果转化为较大经济效益的以转化金额的30%对完成人员及其团队进行奖励。
实验室对全球范围内的前沿理论研究实现引入、移植、转化、升华,对全国范围内的先进技术研究实现比较、桥接、混配、融合,对全校范围内的优秀技术成果实现整合、转化、推送、推广,对公共安全领域内的高端人才进行发现、引进、汇聚、提升,对公安行业内的实战精英进行思维研磨和技术武装,将实验室打造为安全防范技术与风险评估领域的"校-企-局"新型科研创新平台。
六、实验室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实验室在过去发展当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组织领导、运行管理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与公安部对实验室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发展规划还需进一步完善,细化各研究方向的目标任务,抓好具体工作落实与效果考核;加强实验室科研条件建设,对研发和运行经费进行常态化保障。学术委员会作用有待加强,需优化学术委员会成员结构,紧密结合实验室研究方向,加强统筹规划,有针对性地指导科研工作,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进一步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行业领军人才,提高科研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结合公安实战和社会公共安全需求做好成果转化工作,不断增强实验室的影响力。加强开放课题、设备共享等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国内外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实验室管理,确保实验室更加规范有序运行。实验室将系统梳理各项问题,深入分析实验室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全力做好各项工作。